读李万中《思维的利剑》

Posted by Chao Zhang on December 17, 2023

第一章:批判性思维的作用

  • 批判性思维是逻之剑
    • 批判性思维(critical thinking)有学者认为最好译为审辩式思维,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严谨、审慎、明辨。
    • 绝大多数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都非常差
    • 智力活动可划分为三个部分:收集信息、处理信息和表达信息,批判性思维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    • 一个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,不仅能发现他人的错误,更能发现自己的错误。
  • 批判性思维能帮你走上人生巅峰
    •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习惯,能让你避免他人的误导,发现自己的错误,从而做出明智的决定,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。
  • 批判性思维不能确保你走上人生巅峰
    • 批判性思维只是一个思维框架,你还需要积累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,往这个思维框架里填充丰富的内容。
  • 三类思想错误:
    • 心理学上的错误:对世界有着错误的认识;
    • 经济学上的错误:做出的行为无法实现自己的目的;
    • 伦理学上的错误:自己的目的不符合社会的目的。

第二章:人类的愚蠢

  • 物理主义的世界观
    • 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东西只有那些物理学的研究对象,没有任何超自然的神秘物存在。
  • 人类不擅长理性思考
    • 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继承了自己身为动物的许多本能,这些本能并不是以逻辑和抽象思维为导向的,而是以直觉和无意识动机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    • 人类在进行推理的时候,有一种证实偏向。
  • 现代社会是反人类的
    • 现代社会在某种意义来说是反人类的,理性思考不是我们的出厂配置,却是当下社会对我们的要求,这是个只有擅长理性思考的变态人类才能好好生存的社会。

第三章:三个世界

  • 世界1是客观的物质世界:是由能量和物质组成的世界,是客观存在的。

  • 世界2是主观的心理世界
    • 世界上有多少个人,就有多少个世界2
    • 你的知识背景会影响你所看到的世界
    • 我们其实一直都生活在一个幻觉世界中,我们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摸到的、嗅到的、尝到的,从原始材料中来看是客观的物理刺激,但本质是神经系统对神经信息的处理,是意识对感觉信息经过解释之后,虚构出来的反馈结果。
  • 世界3是客观的知识世界
    • 世界3的成员中,绝大部分都是数学公式。
    • 知识就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。
  • 三个世界的关系:相互影响。我们的目标是发现更广阔的世界3,以此改造世界1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,从而让人类的世界2更加美好和幸福。

  • 真理的四个外包装
    • 符合论:真理就是符合事实的信念。
    • 贯通论:真理就是与信念体系中其他信念相贯通的信念。
    • 实用论: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“。
    • 收缩论:“真”只是一种修辞,一种强调。

第四章: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

  • 大脑是人类心灵的寓所
    • 人脑的功能就是处理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,然后发出指令,指挥运动器官。
    • 感觉器官:将不同的物理信号转变成大脑能够处理的神经信号。
    • 心理活动其实是神经活动。
    • 程序性记忆很大程度上是内隐记忆(implicit memory),我们自己知道,但并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东西。
    • 陈述性记忆很大程度上是外显记忆(explicit memory),我们明显知道自己知道的东西。
    • 高手比起菜鸟,最大的差异,就是内隐记忆的差异。
    • 这些知道是什么(know what)的知识并没有多大作用。真正有价值的,是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具备的知道怎么做(know how)的知识。
  • 人脑安装了两个操作系统
    • 系统1:对信息进行快速地、自动化地、无意识地、直觉性地加工,基本不受人类有意识的控制,可以并行加工不同信息。是快速的自动化的直觉性的思考。
    • 系统2:运行速度慢、需要刻意控制、单线程运行,但更擅长逻辑分析、抽象思考。是慢速的有意识的逻辑性的思考。
    • 系统2对系统1的控制能力,就是俗称的意志力(willpower)。
  • 避免认知偏误
    • 错误分为:随机错误(random error,无法避免的)和系统错误(system error,可避免和校正的)。
    • 认知偏误(cognitive bias)就是这样一些系统性的错误,人类总是会在这些地方有规律地犯错。
      • 证实偏误:我们倾向于收集证据来支持某个结论,而不是收集证据来反对某个结论。证实偏误可能是导致错误决策的主要原因,人民固执地相信自己是正确的,忽视所有不利于自身结论的证据。
      • 联想偏误:人们倾向于通过情感层面的联想而不是逻辑分析来进行认知,比如爱屋及乌、第一印象等。
      • 框架效应:人类的思想容易受到语言框架的影响,同样的意思,使用不同框架的语言来进行陈述,就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。
      • 结果偏误:仅仅以成败论英雄,在你做出所有的最优决策之后依然失败了,这就是“正确的错误”。
      • 禀赋效应:高估自己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,偏爱自己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。
      • 认知失调理论:自己为自身行为进行合理化的倾向。面对信念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况,通过信念或行为,使其达到一致。不过,在改变行为和改变信念之间,我们往往倾向于改变信念;在添加新信念与改变旧信念之间,我们又更倾向于添加新信念。(这不精神胜利法吗)大家要清醒地意识到,自己很多的聪明才智都用来维持自己的认知平衡状态了,而更好的选择是改变自己的旧有的错误信念和行为。不过前面确实很难分清楚,哪些行为和信念是错误的。
      • 基本归因错误:我们解释原因时,会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因素,低估环境的因素。
      • 刻板印象:误以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符合群体的典型特征。
      • 维持原状倾向:人们总是会倾向于采取默认的措施,不愿意有所改动。只有两种人特别愿意去改变,去创新,去冒险。一种是特别穷的人,自己所在的小岛即将被淹没,必须冒险去寻找另一座(不得不折腾)。而另一种是特别富有的人,拥有一整块大陆,可以走来走去,哪怕经历多次失败也不会伤筋动骨,而他只要发现一座金矿,就收回所有风险投资(有资本去折腾)。
      • 忽视基础概率:很多人不会考虑较低的先验概率,从而对后验概率做出的过高的估计。
      • 过度自信偏误:低估自己犯错的概率
    • 避免认知偏误
      • 养成审慎的认知习惯,降低自己的犯错概率。
      • “等” ——在思考问题时,如果条件允许,就不要追求快速解决问题。
      • review——找其他人来检查自己的结果,做一些评论性的复审。
  • 智商没有那么重要
    • 智商是变化的
    • 毅力这项变量比起智商更能预测孩子的学习成绩。
    • 智商并没有全面地测量人类的认知能力,它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心智维度——理性。许多高智商的人都不够理性,聪明人也常常干蠢事。
    • 如果把人脑比作电脑,智商可能仅仅指CPU的运行速度。
    • 现有的智商测验完全忽略了对理性程度的衡量。

Reference

[1] 李万中. 思维的利剑[M]. 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 2017.4.